博客年龄:18年2个月
访问:?
文章:1596篇

个人描述

姓名:文强 职业:记者 年龄:年过半百 位置:大连 自幼多病灾,继之又挨饿,文革废学业,少年就上山,当兵没仗打,退伍做政工,下海未捞鱼,上岸守田园。alt="Click for Dalian, Liaoning Forecast" height=50 width=150>

燕山行——承德印象:盲游篇

2013-06-29 11:13 阅读(?)评论(0)

离开承德已经一个月了,但对承德的印象却经常会浮现在脑海里。这座不大的小城,果然不负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十大风景名胜、旅游胜地四十佳、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等盛名,在我国北方地区很有代表性,非常值得一游。稍有些遗憾的是,这一次只在承德只停留了不到两天,满打满算才三十来个小时,而如果要比较好地游览承德,至少应该有三天时间才是。

做为以行走为特点的驴友燕山行之旅,其实主要目标是雾灵山和古北口长城,去之前我觉得承德也就是计划归途的顺道而已,估计时间很短,可能都不会怎么停留,因此事先并未像雾灵山和古北口那样先做点准备,查查资料什么的,但对于承德,其实很早之前就略有所闻,知道那是著名的清廷避暑胜地和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但对于更多信息并没有太多了解。

我们那次一共23名驴友,游完雾灵山和古北口之后,周一必须上班的就匆匆离队了,只剩下平时有闲暇时间的人。那天中午我们乘汽车到达了承德火车站,在车站大家首先买归程车票,再合影留念,之后又有人马上就等车启程了,最后真正在承德游玩儿的就只剩下了7个人。

驴友们游承德,自然也有不走寻常路的特点,我们找了旅店住下之后,立即去了最富盛名的避暑山庄,但到那里之后并未买票进园,而是首先绕着避暑山庄开始了多少有些盲目的行走,其实内心的小九九是在绕行途中想找个地方爬进园中,说白了就是不大想花钱买门票。事后证明,这个选择并不明智,因为避暑山庄不仅有当年为防刺客而修筑的几米高的高墙难以攀爬,更因为管理严格而很难找到钻进去的机会。这一选择更不靠谱的是,避暑山庄实在是出乎意料的大啊,面积达五、六平方公里之多,环绕山庄婉蜒起伏的宫墙长达十多公里,尽管我们这些人是强驴,但游过了一座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和两处野长城后已是疲劳之师,再走这么远的路实在是有些自作聪明了。结果,我们急匆匆走了一下午,爬山越岭钻山林,什么样的路都走了,可进园子的机会根本找不到,却把大家累得够呛,尤其最狼狈的我更是脚上走出了泡,最后也只能提前结束绕行避暑山庄一周的盲游“壮举”!

绕避暑山庄一周的收获,是初步明白了这座天下少有的皇家园林的规模浩大和气势壮观。不仅仅这巨大的面积和绵长的宫墙,更因为这个山庄确实是依山而建,地势起伏,堪称人工园林与大自然环境的完美结合。因为数百年前这里是皇帝的禁地,因此周围的高墙修筑的令人叹为观止,至今虽然大部分都已经进行了翻建,但其基本结构包括一些部件都还保留着原貌。从墙外看,石头砌筑的高墙普遍有三四米之高,有的还要更高些。而高墙里面则是一道相当宽的道路,其路基比外面的高墙仅低一米左右,应该是当年皇家警卫骑马巡逻的通道。这么大的园子,如果人走路巡逻守卫,那可不大容易。其实,对于善于攀爬的我们来说,避暑山庄的高墙并非高不可攀,而一旦爬上了高墙进入园中就很容易了,只是人家除了现代化的监控设施之外还有人在不断巡逻,想大白天不买票进入园中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我们在绕行途中还真遇到过一个人和我们说如何可以不买票进入山庄,只要给他点钱就行,大约是票价的一半,我们觉得不靠谱也就没搭理他。其实,驴友对于所谓的“逃票旅游”自有自己的理解,那还真不仅仅是钱的问题,它实际上是一种境界,一种心灵刺激的追求,这是一般人不大容易理解的“驴友文化”,是驴友们因为自豪的事情,一旦成功,那就是一次快乐的收获。

除了对避暑山庄的外部印象,这一番绕行还让我们基本弄清了整个承德的概略风貌,尤其是它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分布,这是绕行最大的收获。

承德是以历史人文景观为主的旅游城市,其最主要的景观就是避暑山庄及分布在周围的外八庙。遥想当初的清朝年代,承德,那时候应该叫热河,这里肯定不是一座随便什么人都能进来居住的城市,除了皇家园林的避暑山庄是专门的皇家行宫,其外八庙也都是为朝廷的各类内政外交事务配套服务的,因此除了直接为避暑山庄等皇家设施服务的人之外,即使是老百姓,也只能是为皇家设施提供劳务的人,可以想象当时这里青山绿水的清净,真的如世外桃源一般。如此大规模的皇家行宫及配套附属设施,不知要耗费多少民脂民膏,但也足以印证清朝繁盛时期的富强。从某种意义上说,避暑山庄是清朝康乾盛世在承德的演绎,“一座山庄,半部清史”,避暑山庄的兴衰史,就是清王朝的兴衰史,在那个时代仅有几万人口的少数民族能统治整个中原大地,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和大清政府的民族政策,国家策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里发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重要遗迹和重要文物,成为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最后形成的历史见证。另一方面也可以说,避暑山庄是我国最富有艺术特色的皇家园林,它集中了历代造园艺术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不愧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颗灿烂明珠,是世界园林实例中的奇迹之一,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骄傲。承德避暑山庄虽然有几百年的历史,但这座城市却没有那么老的资格,最多也就是清朝灭亡之后这一百多年甚至只有数十年的发展,因此这座城市规模并不大,目前可见的成熟的城区面积还没有避暑山庄这个园子大呢。

当然,除了历史文化景观,承德的自然景观也有许多妙处,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著名的磐锤峰,这是在承德所有地方几乎都能看到的一座突兀而起的独立石峰。独立石峰到处都有,但承德这座磐锤峰却天下少有。磬棰峰俗名棒槌山,古称石挺,耸立于避署山庄正东十里许的高山岗上。磐锤峰下悬绝壁,上接蓝天,形势险极,其形状上粗下细,形似棒槌,其高度为38.29米,而其下部直径却只有l0.7米,上部直径却有15.04米,连同棒槌底下的岩石基座通高60米。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此峰乍一看似乎就要向外倾倒了,但其见于文字记载就已有1500年历史了,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就有记载,而其地质历史有多久则无从考证。看到这磐锤峰的人,许多都会担心其不知何时就会轰然倒塌,但这恐怕就是杞人忧天而已,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绝不是人所能理解的。还有一妙处,在这个巨石大棒槌的半腰上有一棵老蒙桑树,高3米左右,直径约30厘米,大约有300岁了。300年来,石峰、蒙桑相依为伴,蒙桑赖石峰生存,石峰因蒙桑生趣,其所结的白桑葚又肥又大,但因生长的地方太过特殊,人们只能凭机缘遇到桑葚熟落才能够偶尔尝到这等仙果般的美味。


因此行匆匆,磐锤峰只是远观而未能亲临,上面那一张照片是翻拍一广告牌上的照片而已。

无独有偶,离承德十公里左右的西南方向还有另外两座堪与磐锤峰媲美的石峰名曰双塔山,其形状以至于高度、直径等都与磐锤峰差不太多。双塔山山奇、水奇、林奇、石奇、塔奇、洞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成了奇异的自然景观。据资料介绍,双塔峰除了也是上粗下细的罕有石峰之外,奇就奇在两座石峰顶上各有一座几米高的砖塔,其中南峰那一座基本完好,北峰那一座有所坍塌,但都赫然屹立蔚为壮观,成为天下无双的奇景。至于双峰上的砖塔是什么年代、什么人、为什么所建,这么高且如此险峻的地方,古时候是如何建成的,现在可能都无从查考了,也有说据传是1300多年前契丹人建造的。因双塔峰极其险峻,近代就没有人上去过,只能用望远镜观察看到些外部结构,知道两座塔都是砖塔,而且有木质部件和铁棍挑挂着铜铃等等。砖木结构的塔能千年不坏吗?这更增加了双塔峰的神秘色彩,引人遐想无限。我在网上查资料,早年的《承德府志》有记载:“东塔(南峰)之巅有古庙,不详何人所建,已就倾圮,旁有一小碑镌“王仙生”三字”。清人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里面说:山庄之西“有双塔峰,亭亭对立,远望如两浮图,拔地涌出,无路可上,或夜闻上有钟磬经呗声,昼时有云片往来。乾隆庚戌(五十五年,1790年),命守吏构木为梯,遣人登视,一峰周围一百六步,上有小屋,屋中一几一香炉,中供片石,镌王仙生三字。一峰周围六十二步,上种韭二畦,塍畛方正如园圃之所筑,是决非人力之所到。” 该书还说:“香炉下有草鞋—双,供桌上有旧书一本”。另外还写道:“距双峰里许,有关帝庙住持僧悟真云:乾隆壬寅(四十七年,1782年),一夜大雷雨,双塔峰坠下一石佛,今尚供庙中,然仅粗石一片,其一面略似佛形而已。”《阅微草堂笔记》是小说,所载之事可信亦不可信,然而避暑山庄博物馆确留存一石片,推测是纪晓岚说的那块石片。就佛像花纹、手势、背光图案鉴定,像是辽代以前遗物,故双塔山顶上“小庙”(砖塔)的建设年代应在辽代以前。与纪晓岚笔记所对应的一个传说是,经常来热河避暑山庄的乾隆皇帝有一年命人搭构云梯,想亲自上双塔峰顶去看个究竟。上去之后,他看到小庙里有神龛、石几、香炉,石几上摆着一部旧书,乾隆翻了翻却一个字也不认识。石几下放一双破草鞋,庙前只有两畦韭菜,别的什么都没有。乾隆皇帝很失望,什么也没拿就下来了。当晚,他下榻在避暑山庄做了一个梦,一个白发老者问他:陛下登双塔山看到了什么,乾隆便如实回答。老者说,那旧书是一部天书,草鞋是一双登云靴,韭菜则是灵芝仙草,香炉乃是生云坛。皇上什么也没看中,实属有眼无珠啊。第二天清早,懊悔不及的乾隆皇帝命人重搭云梯想再上去看个究竟,可怎么也搭不成了,最终只好作罢。这些历史文字记载和传说真假莫辨,而查到的一幅近景图片,居然能清晰地看到两座塔的门内摆有身着衣衫的佛像,有关近代就没有人上去过的说法则不那么可信了。无论如何,这些亦真亦幻的说法使两座古塔以及整个景区更增添了神秘色彩,更加引人入胜了。


其实,如果有充足的时间和足够体力,到一个新的地方能到处走走看看,即使如我们这般盲游一番也是不错的,起码能因此而对这个陌生的地方有一个大致的全面了解,之后再有目的的游览些重点风景名胜就更好了。否则,到一个地方只是游览特定的景点,对这个地方就可能缺乏比较全面的了解,那也是一种遗憾,而现在很多人的旅游生活不过如此——上车睡觉,下车拍照,除了看景点,啥都不知道。

我的脚轻易不起泡,这次连续几天的高强度攀爬行走再加上绕行避暑山庄才开始“罢工抗议”,当时甚至连第二天还能不能继续游览都没信心了。好在晚上做了处理后,第二天早上感觉好多了,但我已决定不再继续和另几位铁心免费游山庄的伙伴一块行动,老老实实和另外两位可以享受半票的大哥大姐一同买票进园。等到真买票的时候,却出现了戏剧性一幕,当我试探性出示身份证后,居然也享受了60岁以上老人的半票待遇!这真不知道应该是喜悦还是悲哀——总以为自己还年轻,其实已经真的步入老年人行列了!

这是后话,真正对避暑山庄的印象,还是进入园中才渐渐清晰起来。



  最后修改于 2013-06-29 11:25    阅读(?)评论(0)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http://blog.sohu.com/outdoor/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